教學相長

引發教學新局面>

展望未來的科技教育,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歷程裡,角色會否轉變?現時香港教育界有聲音認為 STEM 教育的關鍵是「學生為本」的教學方法,鼓勵學生規劃自己的學習經歷,讓學生盡展所能,提升其自信心、參與感和責任感,甚至可促進教學相長和全人教育。新晉的老師以「學生為本」作為教學方針,有望為香港教育掀開新序章。

{ 從零學起CoolThink@JC }

與學生探索運算思維

李潔儀老師大學畢業後即覓得鄧肇堅小學的教職,轉眼間已任教四年。大學時修讀中文的她,入校第二年成為該校的電腦科主任,她直言始料不及。她說:「我是從零學起慢慢摸索。我在 2016 年參與CoolThink@JC提供的專業培訓,暑假期間在教大上了五天課,才算完全地接觸 Scratch 和 App Inventor 這兩個程式。」
她憶述印象最深一課是講師要求全班寫下紙飛機摺法,由於各人的描述不同,成品也各有特色,那刻她領悟到不少事物都蘊含編程序列的概念,運算思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。日後她設計學生作業時,就會留意選取生活化題材,讓學生更易吸收知識。她留意到學生學習編程之後會曉得運用除錯(Debug)概念,例如考試時逐行檢查答卷避免犯錯,活學活用。
林宇琛老師在同校任教數學和電腦科,今年踏入教學生涯第三年。他覺得自己學生年代的電腦課程,在教學方式上比較機械化、不夠生動,現在他教書時會邀請學生以角色扮演表達編程概念,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上課沉悶。

{ 教學方法引發 }

學生興趣

李老師接著分享教學方法經驗,她指起初教授時,也擔心學生不明白,還不斷向學生灌輸運算思維概念,但回想CoolThink@JC講求「To Play, To Think, To Code」,開 始放手讓學生實行試做試玩,她發覺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,不會再「每事問」。她指:「以前學生遇困難時就會舉手發問。現在改變了,如遇到不明白之處,會自行上網找其他解決方式,也樂於與老師分享他們的作品及經驗,當中甚至不乏課堂沒有教授的知識。」李老師表示這種教學模式的改變,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,更重要的是達致教學相長的境界。

{ 低動機學生 }

脫胎換骨

還有一件令李老師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,她指出曾有自信心低和被動的學生參賽後,變得主動和樂於助人。「有學生一向較沉點寡言,但經過CoolThink@JC課堂後,好似脫胎換骨,會變得樂於表達,甚至會主動提出很多意見,包括如何改良 App 版面設計、加強玩法的難度。此外,他也增強了溝通能力,甚至會上網自學編程,有很大進步,人亦變得自信。」她續說:「教育不應該是灌輸,而是引發學習興趣。學生的進度可以很快,他們更需要老師認同其成就和共享成功的喜悅。」
關於學生的未來,林老師認為有些學生的編程天份甚佳,期望日後香港會有更專門的編程教育課程。李老師則預見未來職場可能人人都要具備基本編程知識,而程式語言就像全球通用的語言,幫助學生擁有更廣闊的世界。

{ 参加比赛 }

觀摩互學

課堂以外,鄧肇堅小學是學界編程和電腦應用比賽的常客,學校位處屯門安定邨,兩位老師付出了不少週末帶領學生參賽,但兩人均表示學生是否獲獎不是重點。
林老師解釋:「我們想多些同學出外參加比賽,見識世面,觀摩其他學校學生的作品,理解自己的水準,要懂創作也得先從模仿學起。」此外,學生也會透過比賽,加強對身邊事物的觀察,創作一些幫人解決難題的方法或 App。李老師續說,即使比賽輸了,也會藉此教導學生檢討失敗的因由,和別人致勝的原因,從而學習如何改進。